長效激勵機制
為了解決在什么時機,面向哪些人群,用什么激勵方式來激勵,明確激勵的總量、獎勵的資金來源、實現激勵的約束條件等問題。
樸景信越咨詢“8定”模式幫助企業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1)定對象:中長期激勵的對象,參與人員范圍; 2)定模式:中長期激勵的方式,股權模式與債權模式的選擇; 3)定來源:股份的來源是通過增發還是股東贈與或者其他方式獲得; 4)定數量:中長期股權激勵額度及其分配依據; 5)定時間:中長期激勵必須做出合理的時間安排,以達到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目的。同時,設置合理的退出時間與通道; 6)定價格:股份是否需要花錢購買,價格是多少?資金來源有哪些? 7)定約束條件:確定業績條件(通常包括公司業績條件和個人績效考核條件)、退出條件等,確定在股東釋放的激勵資源的同時,應受到何種條件的約束; 8)定規則:激勵過程中股權轉讓、離職、退出等特殊情況下的退出機制長效激勵機制。
股權激勵方式 一
相對于以“工資+獎金+福利”為基本特征的傳統薪酬激勵體系而言,股權激勵使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起了一種更加牢固、更加緊密的戰略發展關系,目前,基本工資和年度獎金已不能充分調動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尤其是對長期激勵很難奏效。而股權激勵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方式,是通過讓經營者或公司員工獲得公司股權的形式,或給予其享有相應經濟收益的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
股權激勵在西方發達國家應用很普遍,其中美國的股權激勵工具最豐富,制度環境也最完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股權激勵模式:
一、股票期權(Stock Option)
也稱認股權證,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行權期)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權)。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于“行權價”時可以放棄這種權利,因而對股票期權持有者沒有風險。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對象自已為行權支出現金。
實施股票期權的假定前提是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在證券市場能夠得到真實的反映,由于在有效市場中股票價格是公司長期盈利能力的反應,而股票期權至少要在一年以后才能實現,所以被授予者為了使股票升值而獲得價差收入,會盡力保持公司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使公司股票的價值不斷上升,這樣就使股票期權具有了長期激勵的功能。同時,股票期權還要求公司必須是公眾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資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
股票期權模式目前在美國最流行、運作方法也最規范。隨著20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出現牛市,股票期權給高級管理人員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股票期權在國際上也是一種最為經典、使用最為廣泛的股權激勵模式。全球500家大型公司企業中已有89%對高層管理者實施了股票期權。
二、虛擬股票(Phantom Stock)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依據被授予“虛擬股票”的數量參與公司的分紅并享受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其好處是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但缺點是兌現激勵時現金支出壓力較大,特別是在公司股票升值幅度較大時。
虛擬股票和股票期權有一些類似的特性和操作方法,但虛擬股票并不是實質性的股票認購權,它實際上是將獎金延期支付,其資金來源于企業的獎勵基金。與股票期權相比,虛擬股票的激勵作用受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影響要小,因為當證券市場失效時(如遇到熊市),只要公司有好的收益,被授予者仍然可以通過分紅分享到好處。
三、股票增值權(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縮寫為SAR)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獲得規定數量及一定比例的股票股價上升所帶來的收益,但不擁有這些股票的所有權,自然也不擁有表決權、配股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后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它與虛擬股票相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擁有股票增值權者不參與公司的分紅。它的設計原理與股票期權也很近似,但差別在于:在行權時,經營者并不像期權形式在行權時要購入股票,而是直接對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兌現。另外,股票期權的利益來源是證券市場,而股票增值權的利益來源則是公司。實施股票增值權的企業需要為股票增值權計劃設立專門的基金。股票增值權的激勵效果也受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國內現在有些人談到的股票期權,實際上說的就是股票增值權。按照合同的具體規定,股票增值權的實現可以是全額兌現,也可以是部分兌現。另外,股票增值權的實施可以是用現金實施,也可以折合成股票來加以實施,還可以是現金和股票形式的組合。
四、經營者持股(Excutive Stock)
即管理層持有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并進行一定期限的鎖定。激勵對象得到公司股票的途徑可以是公司無償贈予;由公司補貼、被激勵者購買;公司強行要求受益人自行出資購買等。激勵對象在擁有公司股票后,成為自身經營企業的股東,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參與持股計劃的被激勵者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股票,擁有相應的表決權和分配權,并承擔公司虧損和股票降價的風險,從而建立起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三位合一的利益共同體。
五、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縮寫為ESOP)
是指由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產權組織形式。員工持股制度為企業員工參與企業所有權分配提供了制度條件,持有者真正體現了勞動者和所有者的雙重身份。其核心在于通過員工持股運營,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機制。同時,員工持股后便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就有助于喚起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的長期投資行為。由于員工持股不僅使員工對企業運營有了充分的發言權和監督權,而且使員工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這就為完善科學的決策、經營、管理、監督和分配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員工持股是一種新型企業財產組織形式。在這種制度下,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財產所有者,通過勞動和資本的雙重結合組成利益共同體。這樣,即便是企業的普通“打工仔”也能成為企業資產的擁有者,成為“小資本家”,從而實現“勞者有其股”的理想。
員工持股的觀點最早是由美國律師凱爾索于19世紀60年代初提出來的,他認為:只有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或所有者,才能真正協調勞資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使經濟持續平穩地發展。70年代美國企業界和政府都在尋找可以使轉移出來的消費基金轉化為生產基金的路子,而員工股份制正好適應了這個要求,從而使員工持股計劃在美國得到推廣。在美國,員工持股被作為一種面向企業全體員工的福利性比較強的股權激勵工具,有時也作為企業創始人(或大股東)實現資本退出的有效途徑。由于政府將其視為企業安排員工退休養老計劃的一部份來看待,在稅收上給予參與ESOP的各方(企業、股東、貸款銀行、員工等)以相當多的優惠,所以各方都樂于參與。